南海西部涠洲油田群2017年累计产油5000万立方米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8-1-30 浏览次数:1101

2017年,中国海油南海西部涠洲油田群油当量取得历史性突破,累计产油5000万立方米,经济效益可观。这片地质条件复杂、断块居多、曾被认为是“鸡肋”的油区成了一个“聚宝盆”。本文由上海法鸣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转载发布。上海法鸣流体专业代理意大利CIMM进口膨胀罐,进口稳压罐,进口压力罐,进口气压罐,定压补水装置等在中国的销售,欢迎访问官网查询具体产品信息。

随着新油田的不断开发,油田群油气集输与处理的工艺链不断延伸,管理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掣肘产能释放。对此,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涠洲作业公司创新思维,大胆探索,通过建立油气水电四张网,构建起一体化生产工艺技术体系,有效促进了油田开发。

降压集输 一体化生产工艺现雏形

据涠洲作业公司总经理张国礼介绍,一体化生产工艺是从油田群“原油集输处理一张网”这个思路开始构建的。2010年前,涠洲油田群主要由涠洲11-4D、涠洲11-4、涠洲11-1、涠洲12-1油田和涠洲终端组成,前3个油田各有一条油气管线,将油气输送到涠洲12-1油田A平台处理,再输送至涠洲终端,但随着油田产量的提升,海管输送能力不足,制约了油田产能释放。

对此,涠洲作业公司提出整体降压策略,用新的16英寸海管替代12英寸海管,并优化涠洲12-1油田A平台生产工艺,将上游油气的上岸压力由2.9兆帕降为1.3兆帕。

压力的大幅降低提升了海管运行的安全性,油井也因此获得更大生产压差,产能得以提升。随着新油田的不断投产,油田群产量将会进一步加大,且后续还会有更多的新油田准备投产,原油集输系统还需进一步优化和降压。于是,涠洲作业公司再次利用开发涠洲12-8W/6-12油田的契机,新建了涠洲12-1PUQB平台,既满足了油田生产需要,又能分担涠洲12-1A平台处理任务,使油区原油集输处理工艺得以进一步优化,油田群原油集输处理由此形成一张网,一体化生产工艺见雏形。

“一张网”格局 增气环保提效益

涠洲油田群除了产油之外,还生产伴生气,但各油田生产的伴生气量不同,去向不一致。有的油田部分用于发电,对剩余气量进行放空或外输利用;还有部分油田的产气量较少,不够发电使用。针对产气量不均的情况,涠洲作业公司积极构建天然气“一张网”格局,对油区天然气进行统筹利用。

早在2011年,涠洲作业公司就对涠洲12-1A平台和涠洲终端进行了工艺流程改造,将各分离器的放空气汇集回收,再利用闲置的12英寸海管输送至涠洲终端。工艺流程改造初期,日回收天然气量18万立方米,现已增至30万立方米,经济效益良好。

对于难以回收利用的低压气,涠洲作业公司也尽可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对气体进行回收,将涠洲12-1A平台在用的两台二级压缩机由串联改为并联,提高了压缩机运行效率,让更多的低压气实现了回收。

建成水处理网 减缓产量递减压力

随着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涠洲油田群上游油井含水率也在持续上升,涠洲12-1PUQB平台接收的含油生产水量越来越多,逐渐接近其处理上限,影响了油田的增产计划实施。与此同时,涠洲12-1A平台原有生产水处理系统还存在一定的处理余量,涠洲12-1油田回注井也有一定的水量缺口。

对此,2017年,涠洲作业公司把涠洲12-1PUQB平台的生产水进行调配,并利用涠洲12-1PUQB平台空间来扩充纳滤海水系统,填补注水及回注缺口。从此,油区逐渐形成生产水处理、回注一张网格局,解决了生产水处理及排放难的问题。

电力联网 激活边际油田

2008年10月,涠洲终端4台发电机组与涠洲12-1A平台3台机组联网,实现国内首次海上平台电力联网。在这之前,涠洲油田群各油田是孤岛供电,由一个中心平台带附近少量井口平台。

为满足油田群日益增长的电力需要,2012年,涠洲终端新增2台燃机,实现电网扩容。2015年10月,涠洲12-1PUQB平台机组并入电网,电网发电机增加至15台,涠洲12-2等中心平台从此不需安装发电机,直接电网取电即可。

目前,涠洲终端正在施工余热锅炉电站项目,预计在2018年投运,电网布局越来越完善。与此前的独立供电相比,组网后电力容量更大,运行更稳定,避免了机组故障而致油田停产现象的发生。组网后,机组数量也大大减少,部分边际油田也因此得到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