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加快打造“全省领先、全国一流”创新发展新高地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17-10-23 浏览次数:906

      今年下半年,68岁的李登海,马不停蹄地到全国各地考察玉米制种,从海南到山东,从甘肃到东北,一心扑向玉米高产攻关研究;

  山东国际生物科技园,园区现在的工作重心都放在烟台市医药与健康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上,平台为全市医药健康产业企业开展技术研发、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一期五个技术平台明年6月份将投入使用……

  眼下,烟台正处在加快由大到强战略性转变的历史性关口,产业转型升级如何突破?新旧动能转换靠啥实现?只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才能交出漂亮答卷。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7月9日召开的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省委常委、市委书记王浩指出,省委省政府打造泛济青烟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实际上是“二次创业”,我市能否抓住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的重大机遇,在“二次创业”中率先作为、领先发展,最关键的还是要靠创新。

  以一种崭新的姿态,瞄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创新发展新高地,烟台正在全力奔跑。

  “全国一流”谋划创新

  创新是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省委省政府提出,山东要实现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三个发展”,创新发展同样位于第一位。创新发展、持续发展、领先发展,可以说,无论哪一个“发展”,都离不开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支撑和科技这个“第一动力”的推动。

  “我市传统产业占比高,转型发展任务重。”

  “我市高端人才特别是顶尖人才相对缺乏,千人计划专家数量与南方发达城市存在较大差距,高校院所等源头创新载体方面亮点偏少。”

      本文由上海法鸣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转载发布。上海法鸣流体专业代理意大利CIMM进口膨胀罐,进口稳压罐,进口压力罐,进口气压罐,定压补水装置等在中国的销售,欢迎访问官网查询具体产品信息。

  正是这份危机感和忧患意识,让我们明确了奋起直追的方向和路径。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提出,要实施好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必须把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

  谋定而后动。烟台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后,6月27日,随即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人才工作和科技创新两个办公室迅速响应、快速行动,起草了领导小组的运行机制和责任分工,梳理了各自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同时对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进行了安排和部署。7月17日,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二次全体会议,仅仅20天时间,《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讨论稿)形成。

  “为起草好这个意见,领导小组成立伊始,就派出调研起草组,专门赴深圳、广州、重庆、武汉4个城市学习人才和科技工作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做法,较早启动了意见的研究起草工作。”市创新驱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调研起草组按照市委“全国领先”的要求,充分吸收借鉴先进地区成熟经验,紧密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尤其针对存在的短板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基本做到了每一项政策都有新突破,每一个措施都有新亮点。

  9月5日,《关于进一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提出,到2020年,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创新发展新高地。

  站位高远、视野开阔,才能实现大突破、大发展。从《意见》提出的目标定位来看,各项指标都体现了“全省领先、全国一流”的标准,比如高层次人才达到10万人以上,其中,国家千人计划专家突破150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人选突破30人、省泰山系列工程人才突破200人、市双百计划人才突破300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1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5%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1500家……这些指标,体现了一座城市坚持创新发展的决心和力度。

  战斗模式快速突破

  “创新驱动发展工作是全市一项战略性部署,对这项工作,现在就要进入战斗模式、作战状态,不要再用一般化的标准、一般化的思路来推进。”

  创新驱动发展,以战斗模式快速突破。

  7月28日下午,市政府与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签订全面科技合作协议;8月7日,市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共建上海交大烟台信息技术研究院框架协议;9月23—25日,我市举办“慧聚烟台·圆梦中国”海外高层次人才烟台行活动,30余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海外高层次人才相聚烟台,达成合作意向项目13个……

  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开启战斗模式———

  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组织实施“百名高端人才烟台行”工程,举办医药国际会议千人计划专家交流联谊会、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推介会、中科院博士后烟台科技行等活动,共有包括63名千人计划专家在内的120多名高层次人才与我市350多家企业深入对接,达成合作意向90余项。

  市科技局聚力招引高校院所,牵头走访上海交大、复旦、电子科大等“双一流”高校,扎实推进电子科大(烟台)光电产业研究院合作洽谈,目前已与电子科大进行了多轮对接,力争尽快签约。

  县市区进入作战状态———

  7月28日,牟平区举办高端人才项目对接研讨会,邀请国内外六位海洋产业方面专家学者,就海底混输泵产业化、海洋环境修复、海洋产业泛VR应用、海洋观测平台、基于无人机频谱仪产业化等项目进行研讨。

  7月30日-31日,蓬莱举办“千人计划”专家蓬莱行活动,25名“千人计划”专家携前沿项目、高端技术、顶尖智慧齐聚蓬莱,与40余家重点企业进行精准对接。

  企业积极主动蓄积发展新动能———

  张裕集团以张裕酒文化博物馆和张裕工业园为依托,打造工业+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泰利模具、海德新能源汽车腾笼换鸟,主动转型、先行先试,广泛利用新技术脱胎换骨;荣昌、绿叶发力协同创新,抢占国际生物药制高点;万华、中集来福士、杰瑞大力推进自主创新,以创新促动能转换,留下了一个又一个大国重器上的“烟台印记”。

  千帆尽举活力迸发

  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建造的超深水双钻塔半潜式钻井平台“蓝鲸2号”完成试航任务,荣昌生物自主研发的生物新药RC48临床试验数据对外发布,我市依托烟台泰和新材集团组建的“国家芳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依托山东南山铝业组建的“国家铝合金压力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

  “创新千帆尽举,有力地引领着烟台经济航船破浪前行。”鲁东大学教授刘良忠说,创新发展渗透到经济社会、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它给城市带来更多的是一种内涵,是一种与众不同的气质。

  瞄准重点突破,科技创新能力在提升。我市深化校所城产融合联动,建立驻烟高校院所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基地一期投入使用,首批10个项目入驻,组建了军民科技融合无人智能装备研发联盟。实施2017年度市级重点研发计划,共受理各类科技项目559项。新增知识产权贯标认证企业2家,总数达到95家,数量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定位全省前列,高端人才不断汇聚。我市2人进入省顶尖人才“一事一议”公示名单、3家企业进入省引进高层次人才重点支持企业公示名单,数量均居全省第一位,“双百人才”年内有望突破200人。叫响“慧聚烟台”海外引才品牌,组团赴美国、加拿大两国5个城市开展招才引智,将安排9场人才交流活动,召开3次人才政策推介会,加快汇聚海外英才。举办全国重点高校优秀毕业生烟台推介会,与长江大学、吉林农业大学签订人才合作协议,全市重点合作高校达44家,达成人才技术项目合作意向39个、共建就业实习基地意向29个。

  强化服务保障,创新支撑体系日渐完善。我市积极开展“科信贷”风险补偿,为12家企业争取银行放款7525万元,累计放款2.89亿元。加快推动高创园建设,启动第二届高层次人才创业项目征集大赛,力争年内园区入驻项目达到60个。推动企业普遍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对符合条件企业,省市县三级财政联合补助研发经费7000余万元。